食物保持新鲜,防虫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,被虫子吃过的食物更容易变质。和人类抢食物的虫子非常多样,所以抗虫的手段也不可能一成不变。
比如,像草莓这类浆果,果肉距离地面近,种植之前就需要杀灭土壤中的虫卵。而像葡萄、苹果这类水果,在生长阶段也需要做好抗虫,否则碰上个锲而不舍的蜗牛,在“葡萄成熟还早得很”的时候,就已经开始打主意往上爬了。一般的操作方式就是物理方式,套上袋子可以阻隔它们。
即便是挺到采摘的成熟水果也并非都能安全收获,嗅觉灵敏的果蝇早就准备好借“果”下蛋了,我们有时候打开水果看到蛆虫在爬,就是果蝇干的恶心事。所以一系列防果蝇措施都要安排上,包括而不限于:清除果蝇可能藏身的环境、用补蝇灯扑杀果蝇等等。
除了这些物理手段驱虫,化学防虫剂有时候也是必要的,特别像粮食这类谷物,在粮库保存时往往需要进行化学熏蒸。
当然,肉类食物也要做好防虫,常见的肉类食物流通时都要经过检验检疫,就是这个目的。所以,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,野生动物就不要再吃了。有些食物,光靠检疫还不够,像一些水产的寄生虫问题就很难避免。现代技术目前还不能做到非常完美的保障,但也有不少发展。比如三文鱼常用来生食,目前速冻的处理方法,主要目的就在于杀灭其中的寄生虫与虫卵。
以上就是现代食品工业保鲜的一些主要方向。正如前面所说,这些技术并不是孤立的,实际上也没法孤立地去操作实现保鲜。
举个生活中很常见的食物,坚果。坚果的营养价值不多说了,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一些抗氧化成分,这都常识了。但是,这些成分不是真的“抗”氧化,而是通过牺牲自己来实现抗氧化,所以哪怕只是吃过瓜子,都会注意到一个问题,放着放着瓜子就变质了,那就是很多成分都被氧化了。
过去我们处理的办法,是尽可能把袋子扎紧,延缓变质的过程,其他就做不了什么了。
现代工业就不同了,要保鲜,不是光解决这一个问题。
坚果都是植物,那么这些植物生长的时候,保鲜工作就已经开始了,要防虫;然后等这些食材采摘之后,储存的过程要防霉;食材运到加工厂,要冷链;加工车间,要灭菌;加工开始之后,温度和湿度要控制;加工完成以后开始包装,要用上气调技术……
由此带来的效果也是很直接的,得益于整个产业链的保鲜技术,国内坚果市场在最近这些年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。特别是疫情期间,坚果消费更是惊人。就说我自己,天天宅在家,春节前用来过节的小黄袋没到元宵节就吃完了,接下来几个月的消费量都顶去年全年了。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冷藏库不制冷的四种原因及解决方法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微信号:15310352321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