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丰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网站!
专注人工环境领域 节能定制专家
023-68665777

气调保鲜技术是否成熟了?

作者: 时间:2021-08-26 浏览次数:202

分享到:

气调保鲜技术,在国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,结合国情进行技术开发。经过反复实践,形成自主创新建库技术,解决了砖结构储库的气密技术关键,精化了技术设备配置,优化了调气工艺。储库降氧采用先进的碳分子筛物理吸附方式,对储藏的果蔬无任何负作用,完全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,并取得了专利。由于建立了新的气密结构理念,拓展了建库思路,可新建亦可改造原有砖结构建筑为气调库;可增加恒温库和冷藏库的气调功能。可建成从10吨-500吨以上不同储量的气调保鲜库。为推动气调保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创造了条件,为用户拓展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。

气调技术的研究可追溯到1821年德国生物学家Berard发现水果蔬菜在低氧水平时能减少代谢作用开始。但直到进入20世纪后人们才真正开始气调的深入研究。60年代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Stanley Burg首次提出减压贮藏(Hypobaric Storage)的概念,在随后的7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减压贮藏的研究热潮。但由于大型减压容器的制造要求极高,无法降低造价。此项技术无法实现工业化,一直停留于实验室阶段。近20年来,CA贮藏由于成本相对较低,贮藏效果明显好于冷藏而获得了推广,成为当前国内外气调贮藏的主流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国学者在减压气调的研究上取得一定成果,特别是在低成本减压容器的生产上获得突破,使减压贮藏得以工业化推广成为现实。1997年我国在包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千吨级(2000吨)减压贮藏保鲜库。 但是,目前我国在鲜果保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。据报 ,在西方发达国家,鲜果的保鲜贮藏量约占水果总产量的40%,其中用气调冷藏库贮藏的鲜果占总储存量的80%。而我国在1996年鲜果储藏量仅为水果总产量的22%,约1000万吨,其中冷藏占50%-60%,而气调冷藏库贮藏的不足10万吨。制约气调技术在我国推广的主要原因仍是经济因素,建造气调库的经济库容为1000吨,此规模的CA库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,减压库则更贵,需要1800万。折合贮藏每公斤储物的建库固定资产投入约为9元,这对于果蔬产品价格相对低廉,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来说显然还过贵,目前大规模发展气调保鲜的时机还不成熟。

业务QQ 023-68665777
电话:023-68665777 、153-1035-2321
COPYRIGHT © 2021 丰雪 ALL RIGHTS RESERVED
备案号:渝ICP备2021008736号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310352321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